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褐斑的病机主要与肝郁、脾虚、肾亏而导致的血瘀有关,所以治疗上采用疏肝解郁、补益脾肾、活血化瘀等法,可采用逍遥散、六味地黄汤、归脾汤、血府逐瘀汤等加减.治疗上除内治法还有各种外治法,例如外用面膜、针刺、拔罐等.虽然中药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客观指标,临床疗效不易评价,治疗疗程较长,效果缓慢,患者依从性较差等.
推荐文章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研究进展
黄褐斑
病因病机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文献计量分析
中医药
黄褐斑
文献计量分析
中医药对黄褐斑的治疗
黄褐斑
养颜消斑丸
还原型谷胱甘肽片
中医药"内外合治"黄褐斑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
内外合治
黄褐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
来源期刊 吉林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褐斑 疏肝理气 健脾益肾 活血化瘀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临证精华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1-242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58.42
字数 221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蕊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学院 4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72)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褐斑
疏肝理气
健脾益肾
活血化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中医药
月刊
1003-5699
22-1119/R
大16开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12-4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2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9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