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本项研究主要探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时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联合或不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对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77例(男性67例,女性10例)2006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置入IABP的AMI并发CS病例,分成两组,A组(n=47)为行支架术组,B组(n=30)由于血栓负荷重、复杂多支或严重狭窄病变未行支架术组.观察指标为狭窄血管数目,术后罪犯血管远端血流TIMI分级,在院死亡.结果 冠脉造影结果:3支病变发生率:A组31.9%,B组63.3%,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术后罪犯血管远端血流TIMI<3级:A组10.6%,B组26.7%,无统计学差异(P=0.20).在院病死率:A组44.7%,B组56.7%,总病死率49.3%,无统计学差异(P=0.39).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后罪犯血管远端血流TIMI<3级(OR =2.14,95% CI:1.76~41.40)可作为AMI合并CS病人在院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介入治疗AMI合并CS,支架术或未行支架术的预后可能取决于术后冠状动脉的再灌注,术后罪犯血管远端血流TIMI<3级可作为AMI合并CS病人在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推荐文章
急诊介入联合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术
IABP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治疗
IABP联合急诊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平均动脉压、乳酸水平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源性休克
平均动脉压
乳酸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IABP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脉隆注射液
主动脉球囊反搏泵
脑利钠肽
左室射血分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诊介入联合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来源期刊 医学研究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球囊反搏 在院病死率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166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259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晟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13 33 3.0 5.0
2 黄伟剑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129 477 10.0 15.0
3 吴高俊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31 78 4.0 7.0
4 李海鹰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32 71 4.0 6.0
5 崔丽丽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9 30 3.0 5.0
6 周浩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19 198 6.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58)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球囊反搏
在院病死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研究杂志
月刊
1673-548X
11-5453/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
2-590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35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