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患者,对符合中医寒热错杂证诊断标准、西医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诊断标准的46例患者,均予乌梅丸加减方治疗,分别观察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不适、肠鸣、畏寒怕冷5种主要症状.并对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及4周进行症状积分评价.结果 治疗后1周、2周及4周时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58.70% (27/46)、84.78% (39/46)、97.83% (45/46),其中总有效率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1周比较,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2周比较,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与治疗1周比x2=8.571;治疗4周与治疗2周比x2=16.426;治疗4周与治疗1周比x2=35.622,P均<0.05).治疗后4周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不适、肠鸣、畏寒怕冷有效率分别为82.05% (32/39)、95.56% (43/45)、92.86% (39/42)、85.71%(18/21)、64.29% (27/42),与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便次数x2=7.123、大便性状x2=13.611、腹痛不适x2=7.721、肠鸣x2=10.096、畏寒怕冷x2=10.769,P均<0.05).结论 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确定.
推荐文章
补脾益肠丸为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补脾益肠丸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李桂伟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参苓白术散
痛泻要方
李桂伟
辨证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
辨证分型
针刺
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
雷火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雷火灸
匹维溴铵
肠易激综合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乌梅丸用于寒热错杂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来源期刊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寒热错杂 乌梅丸
年,卷(期) 2013,(8)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9-691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4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3.08.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陶夏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病科 32 238 9.0 15.0
2 叶涛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3 9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06)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64)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肠易激综合征
寒热错杂
乌梅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月刊
1673-4246
11-5398/R
16开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611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38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36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