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介绍了固体除湿转轮、热泵型内冷固体除湿床以及与热泵结合的多级固体除湿装置3种固体除湿装置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相应的传热传质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模拟方法,对比了3种除湿装置的除湿效果.结果表明,热泵型内冷固体除湿床的传热传质过程最优,转轮的近似等焓的空气除湿过程最差,与热泵结合的多级固体除湿装置通过分级和内冷改进了转轮的近似等焓的空气处理过程.除湿转轮的再生温度一般在80℃以上,其他两种除湿装置的再生温度均在50℃以下;在达到相同送风含湿量时,除湿转轮的除湿与再生过程近似沿等焓线变化,送风温度很高;而其他两种除湿装置的送风温度比较低,COP能达到4以上.
推荐文章
空气与水顺流直接接触热质交换过程模型计算及分析
空气-水
直接接触
顺流
热质交换
模型计算
吸附除湿换热:弱关联热质耦合传递过程
传热传质
温湿度独立控制
单元式吸附除湿空调
空气与水直接接触热质交换顺流和逆流过程特性比较
空气-水
热质交换
模型计算
直接接触
顺流
逆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固体除湿方式的热质交换过程分析及性能比较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固体除湿 模拟 实验 性能分析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39-1947
页数 9页 分类号 TU834.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438-1157.2013.06.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367 12770 59.0 95.0
2 刘晓华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04 2288 29.0 43.0
3 涂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5 53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56)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固体除湿
模拟
实验
性能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