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介绍了地热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方式,通过数学模拟,分析地热水温度对单位热水发电量、热效率和最佳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热水温度为80℃时,闪蒸系统采用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方式的联合发电系统的单位热水净发电量分别为1.08和0.86kW·h/t,地热水温度为150℃时,闪蒸系统采用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方式的联合发电系统的单位热水净发电量分别为6.57和6.35kW·h/t;采用直接冷却方式的联合发电系统的发电量以闪蒸发电为主,采用间接冷却方式的联合发电系统的发电量以双工质发电为主;当热源温度为100、130和150℃时,采用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方式的联合系统的最佳温度分别为80和85℃、100和115℃、125和140℃.地热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技术可以为中国中低温地热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推荐文章
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热力性能比较
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
工质选择
最佳闪蒸温度
热效率
?效率
基于实验误差修正模型的闪蒸-双工质联合地热发电系统分析
地热发电
闪蒸-双工质系统
稳定性
热力学
模型
两级地热发电系统热力学性能比较
地热发电
两级闪蒸
双工质循环
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
热效率
地热与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地热
太阳能
联合发电
热力性能
评价模型
系统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地热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系统最佳参数选择
来源期刊 科技导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地热发电 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 最佳温度 参数选择
年,卷(期) 2013,(1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K529
字数 39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3.1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远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66 457 14.0 17.0
2 马伟斌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52 471 11.0 19.0
3 龚宇烈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39 190 8.0 11.0
4 骆超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16 85 5.0 8.0
5 徐琼辉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热发电
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
最佳温度
参数选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技导报
半月刊
1000-7857
11-1421/N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2-87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26
总下载数(次)
48
总被引数(次)
6891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