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明夏玉米对不同淹涝时期与历时的响应规律,采用防雨棚下有底测坑试验在夏玉米的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分别设置不同的淹涝天数(2、4、6、8、10 d),分析了淹涝时期与历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淹涝对夏玉米株高的影响随着淹涝时期的后移而减小,苗期淹涝对株高影响最大,拔节期次之,抽雄吐丝期影响较小,且随着淹涝历时的增加株高呈降低趋势,而灌浆期淹涝对株高无显著性影响.苗期淹涝解除后,因玉米前期的补偿生长能力强,受涝处理的株高与对照(CK)间的差异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减少;而拔节期淹涝植株的补偿生长能力较弱,各处理灌浆期的株高与 CK 间的差异仍较大.不同淹涝处理下叶面积指数(LAI)的变化趋势与株高一致,任一生育期发生淹涝,其 LAI 随着淹涝历时的增加逐渐降低.与CK相比,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淹涝使株高和LAI平均分别降低5.49%~45.26%、2.38%~35.62%、1.60%~8.23%、0.63%~5.15%和17.36%~62.42%、14.81%~46.56%、4.40%~17.34%、1.97%~15.39%.淹涝对夏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也具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在生长前期,苗期淹涝对玉米生育进程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影响很小,灌浆期无影响.此外,任一生育阶段发生淹涝,其果穗长、出籽率、穂粒质量、穗粒数、百粒质量和产量均随淹涝历时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淹涝分别减产17.98%~54.97%、9.12%~100%、2.58%~28.63%和5.93%~20.28%,其淹涝历时分别达到2、4、6、4 d时就会造成显著减产,减产率分别为17.98%、21.34%、12.99%和13.52%.可见苗期和拔节期是夏玉米淹涝的关键时期,生产上应避免该生育期发生淹涝.该研究可为对夏玉米农田排水方案的合理制定、洪涝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抗灾减灾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