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混凝过程产生的絮体会对后续膜过滤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验中利用激光粒度仪研究2种混凝剂(AlCl3和PAC)在不同投加量下的絮体性质,混凝出水(不经过沉淀)直接进入纳滤膜(NF270)装置进行过滤实验.研究表明,投加量低(<0.20 mmol/L)的情况下,混凝出水反而使纳滤通量衰减发生恶化,随着投加量的增加,纳滤膜通量衰减得到有效的减缓.直接过滤腐殖酸(HA)的膜通量衰减(J/J0)为0.65,投加量为0.50 mmol/L时,AlCl3和PAC 2种混凝剂产生的通量衰减(J/J0)分别为0.78和0.75.滤饼层阻力受到絮体尺寸的影响较大,絮体尺寸越大,形成的滤饼层透水性更好.通过污染模型分析,混凝出水的纳滤膜污染机理主要是滤饼层阻力.
推荐文章
进水水质对纳滤膜苦咸水软化的分离性能
纳滤
分离
结垢
进水水质
长期运行
高梯度磁化控制纳滤膜无机垢污染的研究
高梯度磁场
无机钙垢
膜污染
纳滤
纳滤膜特性及对水中微污染物的控制
纳滤膜
有机污染物
应用
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絮体性质对纳滤膜污染的影响
来源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混凝 絮体性质 纳滤 膜污染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水污染防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7-432
页数 分类号 X520.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洋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30 1477 22.0 31.0
2 赵长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2 136 7.0 10.0
3 范卫红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28 2.0 2.0
5 王艳贵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8)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混凝
絮体性质
纳滤
膜污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工程学报
月刊
1673-9108
11-5591/X
大16开
北京市2871信箱
82-448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3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328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