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目的 研究不同方式的非血管化结构性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用38只新西南大白兔建立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将髂骨块与股骨应力骨小梁方向一致植于股骨缺损靶区域;B组垂直方向植骨;C组随机植骨.术后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测定X-ray、新生毛细血管、新生骨生成量等指标.结果 股骨骨缺损缺损范围:13~14mm.三组骨缺损靶区域骨痂生长及X-ray:术后2周有少许程度区别,4周时差别明显,8周无明显差别.CD34染色阳性细胞数及新生骨量:术后2、4周AB、BC两组差别明显(P<0.05),8周三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不同方式的非血管化结构性骨移植治疗骨缺损,影响骨缺损的早期愈合,移植骨沿骨小梁方向与成骨方向一致植入骨缺损靶区域,在骨愈合早期要优于另两种植骨方式.
推荐文章
NaOH消蚀骨基质材料的研制及其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细胞外基质
骨缺损
骨髓
实验研究
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磷酸钙骨水泥
人工骨
生物相容性
骨缺损
修复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缺损修复实验中的研究
羟基磷灰石
纳米
人工骨
骨缺损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血管化结构性骨移植对骨缺损靶区域修复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四川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骨缺损 骨移植 骨小梁 再血管化
年,卷(期) 2013,(1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与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36-163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3
字数 309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鲁晓波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 105 492 13.0 17.0
2 葛建华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 50 223 8.0 12.0
3 张忠杰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 44 172 7.0 12.0
4 罗雷茗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 11 37 4.0 5.0
5 薛兆龙 南翔医院骨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缺损
骨移植
骨小梁
再血管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医学
月刊
1004-0501
51-1144/R
大16开
成都市上汪家拐街39号
62-10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843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607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