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伤寒论》所记载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伤寒论》第67条、第69条、第71条、第72条、第73条、第74条进行分析.结果:①五苓散证和茯苓甘草汤正同为蓄水,但前者的蓄水量大且处于发展状态,已经影响到津液的化生,所以口渴和小便不利同时存在,且表有留邪而脉浮发热;而后者蓄水量小且形成后不再发展,尚未波及津液的化生,所以仅有小便不利而无口渴,且表邪已尽仅为蓄水.故其治疗时以茯苓利水,生姜散水,桂枝化水,甘草制水(通过益脾而制约水湿的继续产生),通利已蓄积而不再继续增多的蓄水.②水逆和火逆两病是在古代简陋的医疗条件下,采用“水法”“火法”治疗伤寒等热性病,经常发生的医疗事故所造成的两种后果.水逆,其表现多为“喘”“烦”“意欲饮水,反不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肉上粟起”等.火逆的表现尤为复杂,以神、色异常表现为主,比如发黄、烦躁、惊狂、谵语等,且极易波及血分.③无论从生理或者是病理上来看,“心开窍于耳”都有其合理性,五行中心属火,火性炎上,耳在上,易与心气相通,心之清阳濡养耳窍;而肾属水,水性趋下,二阴在下,易与肾气相通,浊阴出于下窍.若说肾开窍于耳,既与其肾脏属水下行的特性不符,而且距离较远,不符合“上竞上,下竞下”“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原则.结论:探讨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方法对现代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伤寒论评话第28章 变证形成重在病人体质 风湿相搏亦属太阳表证——变证及风湿表证的辨证治疗
风湿表证
变证
太阳表证
风湿相搏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炙甘草汤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伤寒论》脾约证浅论
脾约
临床应用
经验总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伤寒论评话第18章蓄水分轻证重证变证有火逆水逆——蓄水证的成因与治疗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伤寒论 张仲景 蓄水证 火逆 水逆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仲景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2-815
页数 分类号 R2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华龙 82 337 9.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寒论
张仲景
蓄水证
火逆
水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64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