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两相热虹吸换热器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其制冷剂内侧的传热过程是热虹吸管设计的基础.然而由于沸腾传热和两相流动的复杂性,基于实验的经验传热模型各自差异很大且适用范围有限,给热虹吸管建模时传热模型选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建立了稳态两相热虹吸循环分布式参数模型,利用5篇文献中4种工质共424个热虹吸管传热实验数据点,对热虹吸管中常用的7种传热模型进行比较评价,为模型选取提供参考.结果发现:Kandlikar流动沸腾模型和Rahmatollah拟合的热虹吸管传热模型模拟精度最好,推荐使用;Cooper池沸腾也有较好的精度,说明核态沸腾在热虹吸管传热中占主导地位;Gungor and Winterton、Liu and Winterton等常用的流动沸腾模型模拟精度差别不大,误差尚可接受;Imura池沸腾模型不适用于热虹吸管传热模拟.
推荐文章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强化传热研究进展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
强化传热
传热能力
换热系数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内部过程可视化及其强化传热研究进展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
流动与传热
相变
可视化
数值模拟
强化传热
两相热虹吸循环动量模型评价
热虹吸
两相流
模拟
评价
流动特性
中国先进研究堆冷中子源冷包含气率及两相热虹吸循环模拟试验研究
中国先进研究堆
冷中子源
含气率
两相热虹吸循环
自调节性
冷包
模拟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相热虹吸循环蒸发侧传热模型比较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热虹吸 蒸发器 传热模型
年,卷(期) 2013,(8) 所属期刊栏目 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52-2759
页数 8页 分类号 TB657.5|TK17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438-1157.2013.08.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文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 141 1983 24.0 38.0
2 李先庭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 158 3891 34.0 57.0
3 王宝龙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 55 524 12.0 21.0
4 张朋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 3 15 3.0 3.0
5 韩林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 7 115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虹吸
蒸发器
传热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