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盐酸异丙嗪、氢化可的松预防HIV/AIDS患者中两性霉素B所致发热反应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交叉试验方法,对发生两性霉素B所致发热的76例患者进行药物预防研究。 A组38例在连续2次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前先给予盐酸异丙嗪,后给予氢化可的松预防;B组38例先给予氢化可的松,后给予盐酸异丙嗪;每例均接受2种预防措施。结果盐酸异丙嗪有效率为76.3%(58/76),95%可信区间71.3%~81.0%;氢化可的松有效率为82.9%(63/76),95%可信区间78.4%~87.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异丙嗪和氢化可的松预防HIV/AIDS患者两性霉素B所致发热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建议将皮质激素作为HIV/AIDS患者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前的常规预防用药。
推荐文章
两性霉素B治疗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疗效观察
两性霉素B
艾滋病
HIV病毒
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
两性霉素B治疗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脑膜脑炎
脑膜炎,隐球菌性
两性霉素B治疗HIV/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B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脑膜脑炎
脑膜炎,隐球菌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药物预防 HIV/AIDS患者两性霉素 B发热反应的随机对照交叉试验▲
来源期刊 广西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随机对照交叉试验 发热 氢化可的松 盐酸异丙嗪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5-54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12.91
字数 23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5/j.issn.0253-4304.2013.05.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21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两性霉素B
随机对照交叉试验
发热
氢化可的松
盐酸异丙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医学
半月刊
0253-4304
45-1122/R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东葛路20-7号
48-29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057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720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