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并筛选预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观察研究,对我院2007年9月-2010年5月应用利奈唑胺的53例共62人次住院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17人次,27.4%),其中有8人次(12.9%)发生了Ⅲ度和Ⅳ度血小板下降;其次为血红蛋白下降(7人次,11.3%);仅3人次(4.8%)出现肝功能异常.经对症治疗和停药处理后,除7例患者因基础病严重而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好转.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生明显血小板减少可能与高龄[OR=4.8,95%CI(1.4,16.2)]、肾功能不全[OR=3.2,95%CI(1.0,10.0)]和低基础血小板值[OR=5.9,95%CI(1.6,21.1)]有关(P<0.05).结论 利奈唑胺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停药后多可恢复至基线水平.在高龄和低基础血小板计数的患者中需要密切监测全血细胞计数.
推荐文章
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利奈唑胺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疗效
安全性
利奈唑胺的药物利用评价
利奈唑胺
药物利用评价
合理用药
双利奈唑胺的合成与分析
利奈唑胺
双利奈唑胺
合成
分析
利奈唑胺治疗糖肽类药物治疗无效MRSA的感染分析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MRSA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奈唑胺临床治疗安全性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学科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药物毒性 血小板减少
年,卷(期) 2013,(19) 所属期刊栏目 用药指导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96-2298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15.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3.07.03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68)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利奈唑胺
药物毒性
血小板减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全科医学
旬刊
1007-9572
13-1222/R
大16开
199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368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