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中国民间疗法       
摘要:
酸甘化阴法是将酸味药与甘味药相合为用,以达养阴生津的目的。因酸能敛阴生津,甘能益胃滋阴,酸甘配伍,一敛一滋,相互作用,能促进脾胃生化阴液的功能。"酸先入肝,甘先入脾",故酸甘化阴法尤以养脾胃津液和补肝阴为主要作用。新疆昌吉地处西北,冬寒夏热,气候干燥,这里居民饮食又多偏喜食辛辣之品,再加之脾胃病多病程较长。故临床中常见脾胃阴虚、肝阴不足之证。酸甘化阴法在治疗胃病中主要有以下三法:1.酸甘凉润法。即用酸味与甘寒滋阴生津之剂,使两阴相济,以滋助胃液和肝阴。适用于胃阴耗
推荐文章
酸甘化阴法在儿童抽动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儿童抽动障碍
肝风
瘛疭
酸甘化阴
芍药甘草汤
酸甘化阴法治疗慢性胃脘痛的体会
酸甘化阴法
胃脘痛
胃阴虚
养阴清热法在治疗妇产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养阴清热法
妇产科疾病
作用
辛味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辛味药/治疗应用
脾病/中医药疗法
胃病/中医药疗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酸甘化阴法在治疗胃病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民间疗法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3,(9) 所属期刊栏目 自拟经验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秀芝 7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民间疗法
半月刊
1007-5798
11-3555/R
大16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科创十三街31号院8号楼3层
1993-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