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客观识别技术,对1951-2010年中国冬季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进行客观识别.根据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将综合指数前60位的事件划分为全国型、东部型、东北-华北型、华北-华南型、北方型和西北-华南型六类;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类型低温事件形成的环流背景场验证了分类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以1971年1月21日开始的典型事件为例,分析了事件对应的海温场、高度场和风场的异常,确定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联系较密切的可能气候因子,进而分析不同类型事件与各气候指数异常的对应关系.总体而言,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指数异常偏小、北太平洋涛动指数异常偏小、北极涛动指数异常偏小和冬季风异常偏强时,发生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概率较高;且这四种指数的历年冬季平均值达到15%(或85%)极端阈值的年份中,发生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百分率分别达到80.0%,77.8%,60.0%和62.5%,从而为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诊断和预测研究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推荐文章
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性和持续性研究
极端降水
区域性
持续性
中国
极端温度事件区域性的分析方法及其结果
日阈值
极端温度事件
区域性
面积指数
1960-2009年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时空特征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
时空演变
转折
频次
强度
中国东北夏季极端高温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异常的联系
中国东北
夏季
极端高温
变化趋势
环流异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分类及其与气候指数极端性的联系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 空间分类 气候指数 极端
年,卷(期) 2013,(22)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0634-220644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2.2292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封国林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开放实验室 23 474 9.0 21.0
2 龚志强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诊断室 42 718 14.0 25.0
3 王晓娟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52 865 16.0 26.0
5 沈柏竹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8 190 7.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98)
二级引证文献  (1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
空间分类
气候指数
极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