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治疗过程中,研究应用定量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型DNA数量,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指导HSK的治疗.方法 将HSK分成浅层的上皮型角膜炎组和深层的角膜基质炎和角膜内皮炎组,两组再按不同治疗方法各分A、B两组,A组为单纯局部用药,B组为A组基础上联合口服阿昔洛韦.以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来比较单纯局部用药与联合口服阿昔洛韦的不同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作定量PCR检测HSV-Ⅰ DNA数量,以定量PCR数值的lg数作为定量PCR得分来比较AB组的PCR数值变化,与症状体征评分对照来指导HSK的治疗.结果 所有HSK病人治疗后8周A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皮型角膜炎病人的定量PCR得分显示治疗后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深层型角膜炎病人治疗前后定量PCR无显著差异.上皮型角膜炎中定量PCR值>10 5的病人,治疗后6、8周,A组症状体征评分显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5的病人,A、B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上皮型角膜炎,定量PCR有以下的作用:①可定性,用于明确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②可定量,明确HSV-Ⅰ型DNA拷贝数,如拷贝数> 105,建议加用口服抗病毒药;如拷贝数< 105,可以单纯局部抗病毒.对于角膜基质炎和角膜内皮炎,定量PCR意义不大.
推荐文章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发病机制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发病机制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中药滴眼液
阿昔洛韦
盐酸羟苄唑
病毒唑
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疗效观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治疗中应用定量PCR技术的研究
来源期刊 医学研究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角膜炎 PCR 阿昔洛韦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3-136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42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惠成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66 162 6.0 9.0
2 吴年浪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12 14 2.0 3.0
3 赵江浩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9 18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单纯疱疹病毒
角膜炎
PCR
阿昔洛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研究杂志
月刊
1673-548X
11-5453/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
2-590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35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