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薜荔和爱玉子均属于桑科榕属植物,二者为同一物种的原变种与变种的关系,早期研究认为这两种榕树与同一种传粉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 (Hill))建立了稳定的互利共生关系,但近期在形态学、生态学、传粉生物学等方面对二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可能发生了遗传分化.实验用核糖体28SrDNAD1-D3区、线粒体Cytb及COI基因部分序列,对采自福建3个不同样地的薜荔传粉小蜂和3个不同品系的栽培爱玉子的传粉小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核糖体28S序列的碱基组成中A,T,G,C4种含量较平均,C+G的平均含量(56%)稍高于A+T的含量(44%).线粒体Cytb序列中A+T的含量(76.1%)明显高于C+G的含量(23.9%),COI序列中A+T的含量(71.9%)也明显高于G+C的含量(28.1%),这是膜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的普遍特征.在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线粒体Cytb及COI基因中,密码子第三位点A+T的含量最高.(2)比较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3种分子标记的变异范围显示,28S进化速度较Cytb及COI序列慢,比较保守,更适合科、亚科等较高分类单元的研究.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采用Cytb与COI序列进行分析更为精确.(3)用Cytb及COI序列对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显示,薜荔传粉榕小蜂个体间Cytb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4,爱玉子传粉小蜂个体间的Cytb遗传距离为0.0164;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群体之间的Cytb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1385;COI序列的薜荔传粉榕小蜂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048,爱玉子传粉小蜂各样本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2;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群体间COI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1896,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差异大于10%以上)明显大于群体内各样本之间的遗传距离,表明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遗传分化,其变异水平达到了种间分化水平,即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为两个不同的种.
推荐文章
薜荔榕小蜂对薜荔和爱玉子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雌雄异株
雌花期
变种
隐存种
Y型嗅觉仪
锈色粒肩天牛幼虫的CO Ⅰ、COⅡ、Cytb和28S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森林保护学
锈色粒肩天牛幼虫(斗米虫)
CO I
COⅡ
Cytb
28S
序列分析
物种鉴别
爱玉子花序挥发物成分以及对其传粉小蜂的吸引作用
动态顶空吸附法
爱玉子
薜荔榕小蜂
挥发物成分
化学生态学
爱玉子与其传粉小蜂共生体系的研究
爱玉子
隐头花序
榕小蜂
生活史
变异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28S,COI和Cytb基因序列的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分子遗传关系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薜荔 爱玉子 榕小蜂 COI Cytb 28S
年,卷(期) 2013,(1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49-6057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30609150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文珊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发育与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75 531 12.0 21.0
2 陈友铃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发育与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72 340 10.0 16.0
3 毛建萍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发育与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2 4 1.0 2.0
4 孙伶俐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发育与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3 9 3.0 3.0
5 杨问新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发育与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2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1)
共引文献  (134)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薜荔
爱玉子
榕小蜂
COI
Cytb
28S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