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在未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经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PCI)中预防性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根据IABP的使用情况,将入选高危AMI患者56例分为IABP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急诊PCI开通罪犯血管.IABP组按常规植入8F双腔经皮主动脉球囊导管,并在IABP支持下完成上述操作.PCI治疗当天、术后1个月及6个月留取血样测定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各观察期超声心动图、各测定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IABP组患者在IABP置入后0.5、1、2、6、12及24h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趋势不同(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个月后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IABP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亦能显著地降低NT-pmBNP、GDP-15及YKL-40,提高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
推荐文章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致心源性休克中应用
主动脉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功能低下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力衰竭
主动脉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主动脉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医师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反搏动术 辅助循环 心肌梗死 心舒期 主动脉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年,卷(期) 2013,(8) 所属期刊栏目 短篇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9-1062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8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8-1372.2013.08.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莹 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54 180 8.0 11.0
2 彭建强 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20 96 6.0 9.0
3 谢琼 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8 34 3.0 5.0
4 单红 湖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24)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反搏动术
辅助循环
心肌梗死
心舒期
主动脉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师杂志
月刊
1008-1372
43-1274/R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新军路43号中国医师杂志社518办公室
42-14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5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07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