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土壤盐碱化能抑制微生物活性,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分解与转化.以黄河三角洲盐碱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设置3个NaC1盐分梯度(S1∶0.1%;S2∶0.5%;S3∶0.9%),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不同底物(CK:不添加底物;N:添加氮;C:添加碳;C+N:添加碳+氮),研究该土壤释放CO2-C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土壤微生物呼吸商(qCO2)及溶解性有机碳(DOC)对盐分和底物的响应.结果表明:在45 d的培养期内,CK、N处理中S1盐分土壤释放CO2-C量最高,S2和S3明显低于S1,降低幅度分别为18.3%-23.7%和24.3%-39.8%.C、C+N处理中3个盐分土壤释放CO2-C量差异较小,特别是在C+N处理中,3个盐分土壤释放CO2-C差异不显著.4个底物处理中,SMBC均在S1和S2盐分中含量较高,S3盐分最低.与CK相比,N处理并不能提高SMBC含量,C、C+N处理可明显提高SMBC,但S1和S2盐分土壤提高的幅度(80.4%-80.5%、58.0%-58.7%)明显高于S3(68.9%、49.7%).4个底物处理中,qCO2均在S1盐分土壤中最高,C、C+N处理可明显提高qCO2.CK、N处理中3个盐分土壤DOC差异不显著,C、C+N处理中S3盐分土壤DOC较高.说明在无碳源输入条件下,增加盐分含量能明显抑制土壤释放CO2量.添加碳源后,盐分含量对土壤释放CO2的影响变小.微生物对碳源和盐分胁迫的响应较快,添加碳源能明显提高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但较高盐分(含盐量>0.5%)可明显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对外源碳的利用率,导致较高盐分SMBC及qCO2较低而DOC较高.
推荐文章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河三角洲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土壤团聚体
毛管含水量
土壤有机碳
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滨海草甸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黄河三角洲
草甸
土壤因子
双向指示种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人工恢复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碳氮含量变化特征
人工恢复
黄河三角洲湿地
湿地土壤
碳氮
有机碳质量对黄河三角洲芦苇凋落物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有机碳质量
凋落物分解
温度敏感性
13C核磁共振
芦苇
黄河三角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盐分和底物对黄河三角洲区土壤有机碳分解与转化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土壤盐分 底物 CO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呼吸商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年,卷(期) 2013,(21) 所属期刊栏目 个体与基础生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44-6852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2062909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玲 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6 191 6.0 6.0
2 杨红军 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7 52 3.0 7.0
3 刘京涛 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27 623 13.0 2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3)
共引文献  (254)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170)
二级引证文献  (55)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24)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9(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盐分
底物
CO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呼吸商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