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电混凝法处理酸性电镀综合废水,首先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对总氰化物、重金属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混凝可有效去除酸性电镀综合废水中的氰化物与重金属.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总氰化物与重金属的去除率逐渐提高.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废水中残留的总氰化物、Cu2+、Ni2+、Cr6+和Zn2+的浓度分别为23.0、25.O、4.5、0.2和0.2 mg/L.为了进一步提高去除率,在电化学体系中添加H2O2,随着H2O2投量的增大,总氰化物、重金属、COD去除率不断提高.当H2O2投量为3 mL/L时,处理过废水中残留总氰化物、Cu2+ 、Ni2+、Cr6+、Zn2+和COD的浓度分别为0.2、2.0、3.0、1.5、0.1和220 mg/L.
推荐文章
混凝沉淀处理综合电镀废水试验探究
电镀废水
混凝沉淀
污泥回流比
重金属
铁屑/炭反应器-混凝沉淀处理电镀废水
铁屑/炭反应器
混凝沉淀
电镀废水
气浮-生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电镀废水研究
电镀废水
气浮
生化处理
混凝沉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混凝处理电镀综合废水
来源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电镀综合废水 氰化物 重金属 电混凝
年,卷(期) 2013,(10) 所属期刊栏目 水污染防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33-3838
页数 分类号 X70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会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80 1456 23.0 35.0
2 杨春风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79 759 14.0 25.0
3 赵旭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5 706 14.0 25.0
4 王海东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 96 3.0 5.0
8 陈发源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1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9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83)
二级引证文献  (59)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2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镀综合废水
氰化物
重金属
电混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工程学报
月刊
1673-9108
11-5591/X
大16开
北京市2871信箱
82-448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3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328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