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植物繁殖体的形态特征及其物种分布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更新与恢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研究了80种植物的繁殖体形态特征及与其物种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1)繁殖体重量差别较大(0.020-357.428mg),主要集中在1-9.999 mg(占52.5%).2)繁殖体的形状指数FI变化范围较大(1.06-12.93),61.3%的植物繁殖体的形状近圆球形.3)33种植物繁殖体具有明显的附属物,包括毛、翅、芒和刺等.4)87.5%的植物繁殖体表面具有各种纹饰(棱、被毛、纹和颗粒状等);繁殖体颜色以褐色和黑色为主,少数繁殖体颜色鲜艳;6种植物繁殖体具有吸水分泌粘液的特性.5)黄土丘陵沟壑区繁殖体重量小或形状近圆球形的植物分布数量多、范围广.6)繁殖体具有毛、翅和芒附属物或吸湿分泌粘液的植物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较繁殖体无附属物的植物能够分布更多、更广.繁殖体这些有利于物种分布的形态特征对于植物适应该区干旱与土壤侵蚀干扰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而且可用于指导该区人工补播促进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
推荐文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潜在抗侵蚀植物分析
抗侵蚀植物
土壤侵蚀
多年生草本植物
预防径流
沉积物拦截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植物选择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水土保持
植物
配置
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物种植冠种子库动态及其生态策略
植冠种子库
宿存量
种子活力
土壤侵蚀
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恢复坡面植物根系的分布特征
黄土丘陵沟壑区
根系生物量
根系分布
土壤养分
土壤水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丘陵沟壑区80种植物繁殖体形态特征及其物种分布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繁殖体形态 物种分布 土壤侵蚀 生态退化 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年,卷(期) 2013,(22) 所属期刊栏目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30-7242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20723104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东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48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8)
共引文献  (634)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4(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5(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6(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2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繁殖体形态
物种分布
土壤侵蚀
生态退化
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沟壑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