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铬(Ⅵ)是突发性水污染常见污染物之一.研究表明,我国给水厂常规工艺出水铬(Ⅵ)超标风险较高,当污染强度为0.20 mg/L时,投加混凝剂(PAFC) 100 mg/L,出水铬(Ⅵ)浓度为0.10 mg/L,无法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0.05 mg/L的要求.活性炭吸附法不是理想的铬(Ⅵ)应急处理方法,当污染强度为0.114~0.794 mg/L时,在未调节原水pH(7~8)的条件下,增加活性炭投加量,去除效果无明显改善,出水铬(Ⅵ)浓度大于0.05 mg/L.硫酸亚铁还原沉淀法是可行的铬(Ⅵ)污染应急处理方法,当铬(Ⅵ)污染强度为2.00 mg/L,pH为7~8时,投加硫酸亚铁16 mg/L,铬(Ⅵ)去除率达99.1%,出水铬(Ⅵ)与铁浓度分别为0.019和0.021 mg/L,满足标准要求,改变硫酸亚铁投加量可满足不同污染强度下应急处理的需要.
推荐文章
现代城市给水处理技术研究
给水处理
生物絮凝剂
氯消毒
紫外线消毒
城市给水厂应对原水发生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的处理技术及处理效能
邻苯二甲酸酯
饮用水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粉末炭
混凝沉淀
联用技术
浅析城市给水管网问题及优化设计
给水管网
存在问题
优化设计
三峡库区城市给水厂多环芳烃含量水平评价
三峡库区
给水厂
多环芳烃
GC/M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城市给水厂常规工艺铬(Ⅵ)去除风险分析与应急处理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铬(Ⅵ)污染 常规工艺 应急处理 活性炭吸附法 还原沉淀法
年,卷(期) 2013,(11) 所属期刊栏目 水污染防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73-4177
页数 分类号 X703.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廷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423 6122 36.0 55.0
2 韩晓刚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5 109 5.0 10.0
3 陈秀珍 7 91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221)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铬(Ⅵ)污染
常规工艺
应急处理
活性炭吸附法
还原沉淀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工程学报
月刊
1673-9108
11-5591/X
大16开
北京市2871信箱
82-448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3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328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