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CD62P)、血小板膜糖尿蛋白Ⅱb/Ⅲa复合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住院拒绝行冠状动脉成形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7例,分为替罗非班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入院后常规用药组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服用3 d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氯吡格雷首日1次口服300 mg,以后75 mg/次,1次/d,低分子肝素5 000 U,2次/d,皮下注射,共3 d.替罗非班组除常规治疗组的措施外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滴注72 h,起始负荷剂量为0.4 μg/(kg·min),30 min,后0.1 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用量减半(2 500 U).并根据指南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规应用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观察用药前及3 d后血小板CD62P、PAC-1表达水平,30 d内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CD62P及PAC-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用药后3 d的血小板CD62P、PAC-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30 d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替罗非班组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30 d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有效抑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化,改善临床预后.
推荐文章
替罗非班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
替罗非班
出血情况
血小板
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
盐酸替罗非班
不良心血管事件
替罗非班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应用的价值及安全性研究
不稳定型心绞痛
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Ⅰ
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小板聚集抑制荆
血小板活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盐酸替罗非班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CD62P和PAC-1的影响及安全性
来源期刊 广东医学 学科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替罗非班 血小板活化
年,卷(期) 2013,(10)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用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06-1607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219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傅桂清 广东省惠州市中医医院内科 8 59 4.0 7.0
2 钟思干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 30 211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75)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不稳定型心绞痛
替罗非班
血小板活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医学
半月刊
1001-9448
44-1192/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46-66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55
总下载数(次)
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