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根据2010年11月东海29站位所采集108个样品偏光镜检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区共发现26种今生颗石藻,优势种为赫氏艾密里藻(Emiliania huxleyi)、大洋桥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卡特螺旋球藻(Helicosphaera carteri)和粗壮环翼球(Algirosphaera robusta)等.水体中今生颗石藻丰度为0-76.562个/mL,平均值为18.641个/mL;颗石粒丰度0-4506.47个/mL,平均值为613.44个/mL,今生颗石藻在表层和底层均呈斑块状分布,海盆区站位丰度较近岸站位下降明显,但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多;颗石球丰度最大值站位发生在硅藻水华站位.将研究区域划分为3个断面进行分析:PN断面、沿岸流断面和黑潮断面.比较显示,PN断面的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赫氏艾密里藻具有最高丰度的颗石粒和颗石球.沿岸流断面颗石粒/颗石球、黑潮断面中颗石粒(除底层外),自表至底随水深增加有轻微增加趋势,黑潮断面颗石球丰度高值区集中于25-80 m之间.结合历史环境资料,分析得出东海调查期水体混合、泥沙再悬浮以及硝酸盐浓度是控制今生颗石藻物种丰富度与物种特异分布的主要因子;今生颗石藻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生活策略,其空间分布特征随取样季节和海区不同有较大变化.
推荐文章
今生颗石藻的有机碳泵和碳酸盐反向泵
今生颗石藻
碳酸盐反向泵
生物泵
中国海
全球气候变化
颗石藻Pleurochrysis carterae抗捕食特征
颗石藻P.carterae
抗捕食防御
卤虫
脂组
叶绿素荧光参数
DMSP
东海陆架区的颗石藻
颗石藻
赫氏艾密里藻
物种组成
东海
低温和高温下颗石藻(Pleurochrysis sp.)种群生长特征及生化变化
颗石藻(Pleurochrysis sp.)
温度
种群生长
营养盐
多糖
叶绿素a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10秋季东海今生颗石藻的空间分布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今生颗石藻 空间分布 东海 PN断面 沿岸流 黑潮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131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11103165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志亮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12 166 7.0 12.0
2 孙军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45 390 12.0 17.0
3 靳少非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9 90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7)
共引文献  (120)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8)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今生颗石藻
空间分布
东海
PN断面
沿岸流
黑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