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毛泽东时代的大众文化也是通过“大众话”来“化大众”的文化,而20世纪以来西方兴起的大众文化则是建立在经济发达基础上的大众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流行于西方国家的大众文化波及中国,中国产生于革命与战争年代的大众文化实现了主体及内容的转换,这一转换具有创造主体多元化、构建现代性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大众文化的中国形态
大众文化
中国形态
性质
功能
杰姆逊与大众文化
杰姆逊
后现代主义
大众文化
意识形态
高中生大众文化意识的养成
高中英语教材
大众文化
跨文化意识
文化批判意识
大众文化视阈下的短视频文化现象研究
大众文化
短视频文化
解决路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众文化主体、内容的转换及其意义
来源期刊 人民论坛:中旬刊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大众文化 主体 内容 转换 意义
年,卷(期) 2013,(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203
页数 2页 分类号 D6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亮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10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众文化
主体
内容
转换
意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论坛:中旬刊
月刊
1004-3381
11-2961/D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9号楼
80-989
出版文献量(篇)
8028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