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有道理的。 所谓善恶.是指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是否利于社会与他人。一方面。道德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法律”,当一个人的行为经常违背道德规范.危害社会和他人时,其内心会受到“良心”的自我拷问,会矛盾重重。心理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人最害怕孤独。一个经常“行恶”的人,往往会被周围人疏远,心理会处于高紧张、高压力的状态,甚至导致躯体疾病。
推荐文章
"报有报格"《申报》经营管理研究
史量才
《申报》
经营管理
老年人迷信心理探因
老年人
迷信
心理
超自然信念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善恶有报”非迷信
来源期刊 基层政治工作研究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善恶 社会道德规范 迷信 人的行为 心理压力 “法律” 自我拷问 心理学
年,卷(期) 2013,(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0
页数 1页 分类号 D6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善恶
社会道德规范
迷信
人的行为
心理压力
“法律”
自我拷问
心理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基层政治工作研究
月刊
43-1329/D
湖南省长沙市福元中路1号
42-186
出版文献量(篇)
12318
总下载数(次)
11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