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萎胃康颗粒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抽取18只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其余72只采用多重刺激6周复制大鼠CAG模型.确定造模成功的64只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萎胃康大剂量组、萎胃康小剂量组、三九胃泰组,分别ig生理盐水、萎胃康高浓度水煎液、萎胃康低浓度水煎液和三九胃泰混悬液,1次/d.给药30d后,观察对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及突变型p53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病理无明显改善,突变型p53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各治疗药物均可显著改善胃黏膜萎缩,降低胃黏膜突变型p53表达,较模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萎胃康大剂量组大鼠胃黏膜p53的平均光密度最低,较其他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萎胃康能改善和逆转实验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萎缩,其疗效与剂量有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
推荐文章
中药萎胃康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胃康
三九胃泰
萎胃康颗粒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实验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胃康颗粒
实验研究
萎胃康颗粒剂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研究
萎胃康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
G细胞
D细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萎胃康颗粒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p53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辽宁中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萎胃康 萎缩性胃炎 p53
年,卷(期) 2013,(10)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55-2156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73.3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岩 33 160 8.0 11.0
2 程艳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萎胃康
萎缩性胃炎
p53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中医杂志
月刊
1000-1719
21-1128/R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8-87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274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13171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