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动脉血碱剩余(BE)、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7 年1 月~2012 年9月我院救治的6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30 d时结局,将口服百草枯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动脉血碱剩余、PaCO2的差异,高低碱剩余组、高低PaCO2组早期病死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低PaCO2组30 d病死率、乳酸值高于高PaCO2组,BE水平明显低于高PaCO2组.低BE组30 d病死率、入院时乳酸值高于高BE组,入院时PaCO2水平明显低于高BE组(P < 0.05).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就诊时BE、PaCO2、乳酸和入院12 h BE预测30 d病死率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675、0.836、0.912.结论 早期碱剩余、PaCO2是早期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早期动脉血碱剩余、二氧化碳分压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医生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动脉血碱剩余 PaCO2 预后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0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95.4
字数 290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建江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急诊科 18 53 4.0 6.0
2 何旭娟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急诊科 5 12 2.0 3.0
3 周夷霞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急诊科 2 1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19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百草枯中毒
动脉血碱剩余
PaCO2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医生
旬刊
1673-9701
11-5603/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楼(大成国际中心B座)708-3室
80-611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652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561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