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方法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 15~56岁,平均(13.5±8.6)岁.所有患者经超声多普勒确诊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缺损为2~13 mm,平均(3.6±2.5)mm,在影像学引导下经股静脉途径放置封堵器治疗缺损,并在术后 24 h、1个月、3个月、半年和术后1年进行复诊观察疗效.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封堵后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未见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封堵率为100%.术后24 h、1个月、3个月、半年和术后1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术后3个月随访时左束支传导阻滞消失.结论 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证明该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推荐文章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的疗效视察
室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心脏缺损,先天性
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初评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44例疗效分析
室间隔缺损
膜部瘤
国产封堵器
经胸超声心动描记术
介入治疗
经胸微创镶嵌手术治疗2岁以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
非体外循环
微创镶嵌手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医生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 介入治疗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4,3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1.1
字数 245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8)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
介入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医生
旬刊
1673-9701
11-5603/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楼(大成国际中心B座)708-3室
80-611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652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561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