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棒直径改变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稳定性和载荷分布的影响.方法:选用7例猪脊柱(L2~5)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在屈伸、侧弯、旋转方向对标本施加5 Nm的纯力偶矩.3 mm棒和5.5 mm棒固定分别应用于两种损伤状态,即后路结构广泛切除(WPD),WPD加L3/4椎间盘摘除和置入椎间融合器(Cage).在L3和L4椎体上粘贴应变片评价椎体受力.测试各运动方向上节段运动范围.结果:除旋转方向外,采用3 mm棒及5.5 mm棒固定均较完整状态显著地减少了固定节段活动范围(P<0.05).在WPD术后,两种棒固定组间活动范围差异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Cage置入术后,3 mm棒固定组较5.5 mm棒固定节段侧弯运动范围有显著增加(P<0.05),但两种固定均显示出抗旋转稳定性不足.在屈曲及侧弯方向上,3 mm棒固定较5.5 mm棒固定的前柱椎体应变有29%~38%的增加.结论:3 mm棒固定在维持脊柱在屈伸和侧弯运动方向上稳定性的同时,能更好地与前柱椎体实现载荷共享,降低固定器械载荷,减少器械破坏和松动.
推荐文章
胸椎椎弓根根外内固定三维稳定性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胸椎
椎弓根外
内固定
运动范围
生物力学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术治疗的生物力学变化
胸腰段脊柱
骨折脱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生物力学变化
经伤椎置钉对椎弓根皮质劈裂合并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椎体骨折
椎弓根螺钉
椎弓根皮质劈裂
稳定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棒直径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稳定性和脊柱承载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来源期刊 实用医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内固定器 棒直径 生物力学 稳定性 载荷共享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报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8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5725.2013.0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建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 158 1058 16.0 21.0
2 黄志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 24 159 8.0 10.0
3 朱青安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 35 190 8.0 10.0
4 林周胜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 3 2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6)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固定器
棒直径
生物力学
稳定性
载荷共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医学杂志
半月刊
1006-5725
44-1193/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47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9364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