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跷脉法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50例.试验组采用"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跷脉法,即泻阴补阳跷脉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体针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8 d.应用 Ashworth 量表分别于首次治疗前 0.5 h、治疗后0.5 h、1 h、2 h、4 h、8 h 和28 d测定患者的下肢肌痉挛并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首次治疗后0.5 h Ashworth评分[(1.84±1.04)分 vs.(2.08±0.9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8 d后患者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1.43±0.96)分 vs.(1.85±0.9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痉挛改善程度比较:试验组显效15例,有效18例,好转9例;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0例,好转19例,两组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跷脉法在近、远期内能有效地减少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患侧肌痉挛的发生.
推荐文章
烧山火、透天凉补泻法对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步态周期的影响
针刺疗法
烧山火
透天凉
臀大肌挛缩术后
步态
康复训练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源流、操作浅析
烧山火
透天凉
复式补泻
刺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烧山火、透天凉"补泻跷脉法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学科
关键词 中风 痉挛 烧山火、透天凉 跷脉法
年,卷(期) 2013,(7) 所属期刊栏目 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6-827,83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5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3.03.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旗 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 84 483 12.0 17.0
2 田福玲 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 62 367 10.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78)
二级引证文献  (29)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风
痉挛
烧山火、透天凉
跷脉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全科医学
旬刊
1007-9572
13-1222/R
大16开
199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368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