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320排低剂量容积CT灌注成像在急性(72 h内)幕上自发性脑血肿形成后继发性脑缺血中的诊断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就诊的33例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一站式320排低剂量容积CT灌注成像资料。测量患者脑血肿边缘区、外层区及其镜像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最大峰值时间(TTP),并计算各参数患侧/对侧的相对值,即rCBF、rCBV、rMTT及rTTP。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急性期脑血肿边缘区、外层区及其镜像各参数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血肿边缘区和外层区各参数相对值的差异。记录扫描时机器显示的剂量长度乘积(DLP),DLP乘以头部的有效剂量系数得到有效辐射剂量。结果(1)33例脑出血患者中,脑血肿体积最大为94.45 ml,最小为5.72 ml,血肿平均体积为31.75 ml。(2)急性期脑血肿边缘区CBF、CBV、MTT及TTP分别为(16.83±5.89)ml·(100 g)-1·min-1、(1.04±0.41) ml/100 g、(3.70±0.93)s及(20.16±3.07)s,其镜像区域对应值分别为(24.18±6.67)ml·(100 g)-1·min-1、(1.71±0.35)ml/100 g、(4.44±0.75)s及(17.74±3.78)s,血肿边缘区较镜像区域灌注减低,CBF、CBV、MTT及TTP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tCBF=-11.223,PCBF<0.01;tCBV=-11.743,PCBV<0.01;tMTT=-4.641,PMTT<0.01及tTTP=5.035,PTTP<0.01)。(3)急性期脑血肿外层区CBF、CBV、MTT及TTP分别为(24.53±6.97)ml·(100 g)-1·min-1、(1.77±0.38)ml/100 g、(4.51±0.74)s及(17.98±3.49)s,其镜像区域对应值分别为(26.09±7.40) ml·(100 g)-1·min-1、(1.85±0.41)ml/100 g、(4.47±0.80)s及(17.63±3.58)s,血肿外层区CBF及TTP与镜像区域对比有统计学差异(tCBF=-3.586,PCBF<0.01及tTTP=2.620,PTTP<0.05),但CBV及MTT与镜像区域对比无统计学差异(tCBV=-2.007,PCBV>0.05及tMTT=0.662,PMTT>0.05)。(4)急性期脑血肿边缘区rCBF、rCBV、rMTT及rTTP分别为0.70±0.14、0.61±0.20、0.84±0.17及1.16±0.19,外层区灌注较边缘区改善,对应值分别为0.95±0.10、0.98±0.15、1.02±0.09及1.02±0.05。边缘区rCBF、rCBV均较外层区减低,有统计学差异(trCBF=-8.747,PrCBF<0.01及 trCBV=-9.057,PrCBV<0.01);rMTT 较外层区缩短(trMTT=-5.639, PrMTT<0.01);而rTTP较外层区延长(trTTP=4.399,PrTTP<0.01)。(5)33例患者中,肉眼发现10例患者(30%,10/33)两侧小脑半球灌注不对称,其中8例患者(24%,8/33)脑血肿对侧小脑半球出现灌注减低,2例患者(6%,2/33)脑血肿同侧小脑半球出现灌注减低。(6)入组患者头颅CT一站式检查DLP为4244.30 mGy,有效辐射剂量约为9.76 mSv。结论急性幕上自发性脑血肿形成后其周围组织存在低灌注状态,320排低剂量容积CT灌注成像不仅可以显示脑血肿周围的继发性脑缺血,还可以实现全脑灌注成像以发现原发病灶远隔区域的改变,实现对脑血肿的全面评估。
推荐文章
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对良性脑缺血的研究
脑缺血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良性缺血区
容积CT心肌灌注成像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心肌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肿瘤低剂量CT灌注成像的技术进展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灌注
肿瘤
辐射剂量
急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与灌注成像
急性脑缺血
病理生理
灌注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20排低剂量容积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出血后继发性脑缺血的应用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脑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灌流
年,卷(期) 2013,(1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70-6275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49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3.14.01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4)
共引文献  (7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69)
二级引证文献  (49)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1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灌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月刊
1674-0785
11-9147/R
16开
北京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617室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70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767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