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湖泊表层混合层深度的变化不仅影响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演变,而且影响流域的局地气候、降水量的时空格局等.基于2008年夏秋两季洱海(高原湖泊)和太湖(平原湖泊)的气象与水温廓线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两湖表层混合层深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夏季洱海能维持持续的分层现象,秋季有明显的日分层现象,而在相应的两季中,太湖仅可能存在日分层现象;洱海表层混合层深度较同期太湖更浅;太湖两季的表层混合层深度变化较洱海频繁,即太湖水体混合与分层的交替过程对气象条件的响应较洱海更为迅速.太湖这类浅水湖泊,水深是抑制其存在稳定、持续分层的关键因素,在合适的辐射条件下,可形成日分层现象;而洱海这类深度的湖泊,净热量通量是影响其是否存在持续、稳定分层的主要因子.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湖泊与大气两种湍流运动的耦合机制及水生生态环境演替规律等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推荐文章
呼兰河湿地夏、秋两季浮游植物功能分组演替及其驱动因子
浮游植物功能分组
季节演替
环境变化
呼兰河湿地
秦岭典型林分夏秋两季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微生物
秦岭
根际
非根际
多样性指数
季节
夏冬两季大亚湾典型海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特征*
浮游植物
细胞体积
粒级结构
生物量
大亚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夏秋两季洱海、太湖表层混合层的深度变化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来源期刊 物理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湖泊 表层混合层深度 分层 辐射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9-527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498/aps.62.0392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巧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7 419 13.0 18.0
2 孙绩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1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54)
二级引证文献  (35)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湖泊
表层混合层深度
分层
辐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理学报
半月刊
1000-3290
11-1958/O4
大16开
北京603信箱
2-425
193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474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1746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