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制备吡罗昔康微乳新剂型,对其抗炎、镇痛作用进行初步药效学研究,观察连续用药对皮肤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并与凝胶制剂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油相Lauroglycol FCC,表面活性剂Labrasol、Cremophor EL,助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P、吡罗昔康及水制备吡罗昔康微乳,1%的双氯芬酸钠凝胶剂作为阳性对照药,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卡拉胶诱发大鼠足跖肿胀,痛阈提高率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对吡罗昔康微乳的抗炎镇痛作用进行初步探讨并与市售的吡罗昔康凝胶进行比较.结果:吡罗昔康微乳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中、低剂量的吡罗昔康微乳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显示相近或更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与吡罗昔康凝胶组比较,作用强、时间长、效果平稳,且对皮肤无刺激性.结论:吡罗昔康新制剂微乳安全,抗炎镇痛作用明显,有望成为吡罗昔康的新型制剂.
推荐文章
红花外用微乳制剂的药效学初步研究
红花微乳
镇痛
抗炎
抗凝血
吡罗昔康涂膜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吡罗昔康
涂膜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光谱法研究吡罗昔康与血浆蛋白质结合性质
光谱法
吡罗昔康
人血白蛋白
结合性质
伏立康唑的药效学研究评价
伏立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药效学
治疗药物监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吡罗昔康新制剂微乳的药效学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创新 学科
关键词 吡罗昔康微乳 制备 药效学 抗炎镇痛作用
年,卷(期) 2013,(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37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985.2013.1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颖莉 65 162 8.0 11.0
2 杨保仲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41 168 6.0 11.0
3 刘娜 22 70 5.0 7.0
4 葛曙光 3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吡罗昔康微乳
制备
药效学
抗炎镇痛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创新
旬刊
1674-4985
11-5784/R
大16开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15A05室
82-189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376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12880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