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热补和凉泻手法的机理。方法:通过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和现代医学来探讨针刺热补产生热感,凉泻产生冷感的机理。结果:合理的选穴,正确的针刺手法,并在得气的基础上配合呼吸补泻和意念导引是针刺热补产生热感,凉泻产生冷感的基础。结论:阳盛则热,阳虚则寒使针刺热补能够产生热感,凉泻能够产生冷感的机理,为针刺热补和凉泻手法提供临床依据。
推荐文章
郑氏热补凉泻法的临床操作探讨
郑魁山
针刺手法
热补凉泻法
临床操作
浅谈针刺补泻手法
针刺
手法
补泻
针刺手法与推拿手法补泻刍议
针刺手法
推拿手法
补泻
相同点
不同点
《内经》针刺补泻探讨
黄帝内经
针刺补泻
针灸理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针刺热补和凉泻手法的机理探讨
来源期刊 中国伤残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针刺 热补 凉泻 机理
年,卷(期) 2013,(7) 所属期刊栏目 论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1-442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45.31
字数 248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师宁宁 21 122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针刺
热补
凉泻
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伤残医学
半月刊
1673-6567
11-5516/R
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23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069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554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