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发展,开展了松材线虫病死木昆虫区系调查及虫种鉴定,进行了白僵菌孢子萌发试验和人工侵染试验.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病死木中,松纵坑切小蠹、马尾松梢小蠹、松瘤小蠹、额毛小蠹、松墨天牛为优势种.所用白僵菌株的孢子萌发率和萌发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中山陵地区的几种主要小蠹均能被白僵菌所感染,即均具有携带白僵菌孢子的能力.由此推测,松墨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的途径很可能是:某种小蠹虫先感染白僵菌,然后该小蠹虫经过二次侵染,将白僵菌孢子转移给松墨天牛幼虫,从而导致松墨天牛幼虫感病.
推荐文章
我国松墨天牛研究进展
松墨天牛
生物学特性
预测预报
防治方法
研究进展
松墨天牛寄生白僵菌的优良菌株筛选
球孢白僵茵
松墨天牛
优良菌株
筛选
松材线虫疫区松墨天牛的刻槽迁飞研究
松墨天牛
马尾松
枯死木
迁飞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松墨天牛幼虫真菌病侵染途径研究
来源期刊 现代农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松墨天牛 幼虫 松材线虫病 白僵菌 侵染途径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9-120,123
页数 3页 分类号 S763.7|Q939.5
字数 295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松墨天牛
幼虫
松材线虫病
白僵菌
侵染途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农业科技
半月刊
1007-5739
34-1278/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
26-41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497
总下载数(次)
13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