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非典型川崎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能力。方法对13非典型川崎病的患儿给予单次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2g/kg,10~12h内输注,同时口服阿司匹林30~50mg·kg-1·d-1,分2~3次,热退3d后逐渐减量,维持6~8w,并对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非典型川崎病中最常见球结膜充血、唇红皲裂,其次是皮肤红班,最少见手足硬肿、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血液检查血小板、白细胞、中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常用明显升高、低钠血症少见,12例患儿随访3~12个月均治愈。结论对发热≥5d,抗生素治疗无效,具备2~3项主要标准,结合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增高或冠状动脉扩张,可诊断为非典型川崎病,及早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推荐文章
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川崎病
诊断
冠状动脉
小儿非典型川崎病30例临床诊断分析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诊断
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药物疗法
丙种球蛋白类/治疗应用
超声心动描记术
儿童
非典型川崎病20例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非典型川崎病
临床特点
C反应蛋白
非典型川崎病10例早期误诊体会
非典型川崎病
误诊
早期
体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典型川崎病13例临床分析
来源期刊 医学信息 学科
关键词 川崎病 非典型 冠状动脉病变
年,卷(期) 2013,(27)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4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181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15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川崎病
非典型
冠状动脉病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信息
半月刊
1006-1959
61-1278/R
大16开
西安曲江新区雁翔路3001号旺座曲江G座10705号
52-98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7691
总下载数(次)
86
总被引数(次)
13988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