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抚顺市2002-2011年11月月极端最低气温出现的夜间常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及micaps系统资料,通过温度变化方程,对抚顺市过去10年11月的月极端最低气温过程在地面和850 hPa2个层面,从温度的平流变化、绝热变化和非绝热变化3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850 hPa的平均冷平流强度低于1 000 hPa;在地面,除强冷平流外,一般情况下温度的平流变化与非绝热变化相比很小,常可忽略不计,夜间气温的下降大多数是由非绝热作用引起的;由于抚顺周围的特殊地形,当吹较强的西北风时容易形成乱流混合增温现象.这种现象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夜间的辐射降温,从而使夜间的气温不至于降得太低;在850 hPa,当温度露点差≤5℃时,可使850 hPa的温度升高2℃以上.
推荐文章
1961—2010年抚顺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气候变化
气温
趋势分析
辽宁抚顺
1961—2010年
福清市年度极端最低气温统计特征分析
最低气温
均一性检验
特征分析
小结与讨论
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抚顺市夜间升温过程定量分析
夜间升温
温度露点差
非绝热项
辽宁抚顺
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
2012年1月抚顺地区最低气温与850 hPa温度对比分析
最低气温
850 hPa温度
对比
辽宁抚顺
2012年1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2-2011年11月抚顺市极端最低气温定量分析
来源期刊 现代农业科技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月极端最低气温 温度变化方程 地面积雪 辽宁抚顺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与环境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6-237
页数 2页 分类号 P468.1
字数 294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阳 5 12 2.0 3.0
2 李亚中 12 11 2.0 2.0
3 蔡冰 4 4 1.0 1.0
4 肇振国 8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8)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月极端最低气温
温度变化方程
地面积雪
辽宁抚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农业科技
半月刊
1007-5739
34-1278/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
26-41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497
总下载数(次)
131
总被引数(次)
16651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