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原则及中医学对该病的理论认识,为更好地运用中医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总结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并将上述讨论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根据这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情,将其患病类型分为以下五类: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痰湿内阻型、气虚血瘀型及脾胃虚寒型.在这86例患者中,属于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有36例,占患者总数的42.86%,治疗这类患者的原则是和胃降逆、疏肝理气;属于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有24例,占患者总数的28.57%,治疗这类患者的原则是和胃降逆、清肝去火;属于痰湿内阻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10.71%,治疗这类患者的原则是和胃降逆、化痰祛湿;属于气虚血瘀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有8例,占患者总数的9.52%,治疗这类患者的原则是散结化瘀、养阴益气;属于脾胃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8.33%,治疗这类患者的原则是疏肝理气、健脾温中.结论:本研究将胃食管反流病分为肝胃不和型、肝胃都热型、痰湿内阻型、气虚血瘀型和脾胃虚寒型这五个类型.目前,很多中医学者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趋于一致,即由胃气上逆所致,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肝、脾、胃的关系较为密切,主要的病邪是热、气、湿、痰、瘀.
推荐文章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和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
综述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诊治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进展
病因病机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
胃食管反流病
调补脾胃法
疏肝和胃法
胃食管反流病型胃痛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诊治分析
食管炎,消化性/中医药疗法
左金丸/治疗应用
保和丸/治疗应用
理中丸/治疗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谈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与辨证
来源期刊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病因机制 中医辨证分型 治疗原则
年,卷(期) 2013,(12) 所属期刊栏目 中医中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0
页数 1页 分类号 R521.7
字数 184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食管反流病
病因机制
中医辨证分型
治疗原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求医问药(下半月)
月刊
1672-2523
22-1350/R
吉林市船营区华南小区27号楼3单元24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444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368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