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一维柱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地下水受BTEX污染过程初期,含水层中顺序氧化还原环境的空间变化规律,并对模拟柱不同高度出水中BTEX各组分的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模拟柱中各氧化还原灵敏性指标的浓度分布呈现以下规律:距离污染源80~98 cm处的氧还原环境较强;60~80 cm之间硝酸盐还原环境较强;35~60 cm之间以铁还原环境为主;24~50 cm之间形成硫酸盐还原环境;0~30 cm处HCO3-的浓度最低则产甲烷作用较明显.BTEX各组分从模拟柱底部至顶部呈急剧减少规律,其中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和间邻二甲苯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94%、99.96%、99.94%、99.49%和98.3%.
推荐文章
BTEX污染模拟含水层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BTEX
厌氧生物地球化学
电子受体
含水层压密引起其特征参数变化的实验
地面沉降
含水层压密
渗透系数
给水度
砂柱试验
某石化污染场地含水层自然降解BTEX能力评估
石化场地
地下水污染
苯系物
含水层自然降解
评估
利用含水层建造地下储气库
含水层
地下储气库
地质
设计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BTEX污染含水层中氧化还原环境的空间变化
来源期刊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下水 BTEX 自然衰减 氧化还原条件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市政与环境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130
页数 5页 分类号 X523
字数 27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35/j.issn.1674-4764.2014.02.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勇胜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150 1661 20.0 32.0
2 孙超 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2 104 5.0 8.0
3 王霄 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18 2.0 4.0
4 苏燕 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 41 3.0 6.0
5 周睿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0 112 5.0 10.0
6 生贺 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下水
BTEX
自然衰减
氧化还原条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双月刊
1674-4764
50-1198/TU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5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24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