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纳米复合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纳米Al2O3颗粒强化铜基复合材料.采用阿基米德排水法测试了复合材料的致密度,采用硬度计测试其硬度,采用表面三维形貌仪测量其磨损体积并观察磨痕的三维形貌;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分析其磨损机制;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观察复合材料磨损前后的表面形貌、分析磨痕的化学成分;研究了工艺参数及Al2O3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最佳热压制备工艺为热压温度900℃,热压压力27.5 MPa,保温时间2h,所得铜基复合材料的相对致密度达99.03%;随Al2O3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硬度增加,耐磨性先升高后降低;Al2O3含量为2%时,复合材料磨损量最少,相对耐磨性为3.13,硬度较纯铜提高了35.5%;随Al2O3含量的增加,铜基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从以黏着磨损为主转变为以磨粒磨损为主.
推荐文章
纳米Al2O3/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纳米Al2O3
复合材料
热机械性分析
Al2O3/Al2O3-ZrO2(3Y)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优化
氧化铝
氧化锆
层状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Al2O3/Cu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
Al2O3/Cu复合电极材料
密度
显微维氏硬度
电导率
显微组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纳米Al2O3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来源期刊 材料保护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纳米Al2O3颗粒 热压烧结 致密度 硬度 磨损机制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科技关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4
页数 分类号 TB3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符学龙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16 16 3.0 3.0
3 周忠旺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21 43 4.0 5.0
4 嵇正波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14 2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铜基复合材料
纳米Al2O3颗粒
热压烧结
致密度
硬度
磨损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保护
月刊
1001-1560
42-1215/TB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宝丰二路126号
38-30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54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582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