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以《汉语方言地图集》(LACD)词汇卷015图为依据,在梳理本字和若干方言语料的基础上,把930个汉语方言点番薯说法的词形重新分为6大类(“薯”类、“芋”类、“地瓜”类、“山药”类、“萝卜”类、“葛”类)47小类,绘制出必要的解释性地图,并结合地图讨论若干相关问题。主要的结论有:1) 指称番薯的“苕”和“茴”本字都是“薯”;2) “薯”类词形是优势词形,拥有930个方言点中的729个(78%),而“番薯”和“红薯”又在“薯”类词形中占压倒性多数;3) 方言接触往往导致词形的混合,例如“番薯”和“山芋”的接触产生了“番芋”和“山薯”,“山芋”和“红薯”的接触产生了“红芋”;4) 移民和重要的交通线在方言扩散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例如山东移民把番薯及番薯的称谓“地瓜”带到了东北,苏沪皖一带的“芋”类词形沿着大运河向北扩散,一直到大运河的起点通县(今通州区);5) 单纯对词形的地理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并不一定能把我们引入真理之门,例如ABA分布既可肇因于中心区的创新,也可由平行演变、跳跃式远距离扩散等其他因素导致,如果不结合文献,很难知道ABA分布蕴含着何种历史信息;6) 番薯的学名“甘薯”不具有方言基础,又跟古文献中指称薯蓣的“甘薯”(甘藷)重名,植物学界以“番薯”作为学名的做法是值得赞赏的。
推荐文章
中国植被地理学:从传统植被地理学到功能植被地理学
植被地理学
中国植被
气候变化
人类干扰
功能植被地理学
地理学元研究: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元地理学
人地关系
地域系统
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
地理学
学科战略地位
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
中国
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之比较研究
不完全竞争
报酬递增
外部性
新经济地理学
传统经济地理学
集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番薯的词汇地理学研究
来源期刊 现代语言学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汉语方言地图集 番薯 词形分类 解释性地图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67
页数 24页 分类号 G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倪志佳 北京大学中文系 4 3 1.0 1.0
2 项梦冰 北京大学中文系 20 70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汉语方言地图集
番薯
词形分类
解释性地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言学
双月刊
2330-1708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北路38号光谷总部空间
出版文献量(篇)
54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