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台站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EASJ)和东亚温带急流(EAPJ)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境内冷空气活动的关系.以(45°N~60°N,70°E~110°E)和(27.5°N~37.5°N,130°E~160°E)区域平均的300hPa全风速分别表征冬季EAPJ和EASJ的强度,将两支急流的强度变化分为四种情况:EAPJ和EASJ同强(SS)、同弱(WW)、以及强弱(SW)、弱强(WS).分析四种急流强度变化情形下中国境内冷空气活动强度、路径、持续时间以及源地的不同特征,发现当EAPJ和EASJ均强时,冷空气从内蒙古中东部入侵,主要影响华北、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强度较弱,持续时间短,冷空气源地位于新地岛以东的洋面及陆地上;当EAPJ和EASJ均弱时,冷空气从新疆北部入侵,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冷空气源地位于巴尔喀什湖西部;当EAPJ强,EASJ弱时,冷空气从我国东北入侵,主要影响我国东北部,中国南部降温不明显,冷空气强度较强,持续时间短,冷空气源地位于中、西西伯利亚地带;当EAPJ弱,EASJ强时,冷空气从内蒙古中部入侵,进而影响华北和我国东部地区,但冷空气强度较弱,冷空气源地位于贝加尔湖的西侧.进一步分析急流强度四种变化情形下的环流特征发现,EAPJ、EASJ均弱时,西伯利亚高压偏强,阿留申低压偏弱,东亚大槽偏深,中国东部的偏北风强,而EAPJ弱、EASJ强时,尽管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偏强,东亚大槽偏深,但中国东部的偏北风并不是很强,而另两种情况时,西伯利亚高压较弱,东亚大槽也较弱,中国东部的偏北风偏弱.
推荐文章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特征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西风急流位置
西风急流强度
云南雨季开始期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和冷空气活动
云南雨季开始
副热带西风急流
次级环流
低频变化
冷空气活动
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与温带急流的比较分析:大尺度特征和瞬变扰动活动
东亚副热带急流
东亚温带急流
比较分析
天气尺度瞬变扰动活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和温带急流协同变化与我国冷空气活动的关系
来源期刊 大气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温带急流 副热带急流 两支急流协同变化 冷空气活动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6-158
页数 13页 分类号 P466
字数 927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8/j.issn.1006-9895.2013.131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耀存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85 1948 25.0 40.0
2 叶丹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3 3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6)
共引文献  (118)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86)
二级引证文献  (44)
194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1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温带急流
副热带急流
两支急流协同变化
冷空气活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科学
双月刊
1006-9895
11-1768/O4
16开
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北京9804信箱)
2-823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931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