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建立了考虑液态相变材料自然对流的壳管式相变蓄热单元的三维模型,数值分析了自然对流对相变蓄热过程的影响.对比研究了外侧强化传热管和双侧强化传热管对相变蓄热单元蓄热性能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液态相变材料的自然对流,会引起固-液界面分布不均匀现象,采用外翅片管可以有效削弱这一现象;采用外侧强化传热管和双侧强化传热管,都可以缩短相变材料完全熔化以及整个蓄热过程所需时间.与采用光管时相比,采用外侧强化传热管时,完全熔化时间减少了18.0%;采用双侧强化传热管时,完全熔化时间减少52.5%.可见,采用带有外翅片的强化传热管,不仅可以削弱自然对流引起的固-液界面不均匀性问题,而且可以强化相变蓄热单元的蓄热性能.
推荐文章
高温套管式熔融盐相变蓄热器蓄热性能实验研究
熔融盐相变蓄热器
非均匀性
过冷现象
传热强化
环形管填充金属泡沫强化相变蓄热可视化实验
相变蓄热换热器
太阳能
相变
多孔介质
可视化实验
散热器供暖相变蓄热材料的性能实验
相变蓄热材料
散热器供暖
热性能
石蜡
膨胀石墨
多熔点相变材料堆积蓄热床蓄热性能分析
堆积蓄热床
相变胶囊
多熔点
能量
(火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相变蓄热单元性能强化的数值研究
来源期刊 储能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相变蓄热 自然对流 性能强化 强化传热管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特约文章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7-20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K531.5
字数 46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4239.2014.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陶于兵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7 181 5.0 13.0
2 唐宗斌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11 3.0 3.0
3 刘永坤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相变蓄热
自然对流
性能强化
强化传热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储能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2095-4239
10-1076/TK
大16开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81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57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