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2年汛期(6-8月)呼伦贝尔市3次局地暴雨的成因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局地暴雨过程的环流均为径向型,整个欧亚大陆槽脊分布较明显,乌拉尔山以东的阻塞高压、西来槽以及贝加尔湖冷涡为主要的影响系统;高空急流或最大风速带与低空急流或最大风速带形成耦合,对局地暴雨过程中水汽和热量的输送以及持续强烈的上升运动的维持起重要作用.3次过程中,在雨区上空都有充沛的水汽(比湿≥10g/kg)且有强的水汽辐合,但3次过程中,水汽源地和输送路径却不同;3次过程中,大气均处于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状态中,但在不稳定指数及不稳定能量上却存在较大差别;3次过程中,雨区上空存在持续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暴雨天气的产生和持续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对于3次降雨过程,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均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推荐文章
呼伦贝尔市2010年气候对牧业影响分析
低温
降水量
牧草
生长发育
呼伦贝尔市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及类型分析
冰雹
气候特征
冰雹天气类型
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市53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呼伦贝尔市
M-K检验
kriging插值
Morlet小波分析
气候变化
2011年呼伦贝尔市玉米生长季气候影响分析
玉米
生长季
气候影响
内蒙古呼伦贝尔
2011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12年呼伦贝尔市3次局地暴雨成因对比分析
来源期刊 内蒙古气象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呼伦贝尔 局地暴雨 成因 对比分析 大兴安岭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天气气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
页数 4页 分类号 P458.1+21.1
字数 569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慧清 12 19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74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呼伦贝尔
局地暴雨
成因
对比分析
大兴安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内蒙古气象
双月刊
1005-8656
15-1116/P
大16开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拉尔大街49号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9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