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辽宁省近年低、中、高不同产量水平高粱材料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期为高粱高产栽培和育种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间差异显著.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不同.低产水平下,单穗重对产量的贡献较大;高产水平下,收获穗数对产量的贡献较大;超高产水平下,仍以单穗重的贡献较大,但收获穗数的直接通径系数也处于较高的水平上.综上所述,低产到高产阶段,主要依赖于收获穗数的增加;高产到超高产阶段,在保证较高收获穗数的基础上提高单穗重是实现产量跨越的有效途径.
推荐文章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
水稻超高产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超高产小麦群体特征及其配套技术研究
小麦
超高产
群体特征
超高产栽培
黄淮地区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特征研究
黄淮地区
稻茬小麦
超高产栽培
群体特征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粒用高粱超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分析
来源期刊 辽宁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高粱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0
页数 3页 分类号 S514.01
字数 299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邹剑秋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127 789 13.0 24.0
2 朱凯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90 680 12.0 24.0
3 石永顺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17 170 5.0 13.0
4 柯福来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18 25 3.0 4.0
5 李志华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19 32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6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粱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农业科学
双月刊
1002-1728
21-1111/S
大16开
沈阳市东凌路84号
8-21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2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64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