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年来,最大熵产生原理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描述非平衡体系演化的普适性原理;其核心思想是孤立非平衡耗散体系演化总是选择最短路径,以使体系尽可能快地向平衡态演化。非平衡凝固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日益广泛,凝固理论研究却仍集中于近平衡过程;最大熵产生率原理在非平衡凝固中的应用,可推动非平衡凝固理论的发展,进而促进凝固理论的工业应用。总结了近年来最大熵产生原理在非平衡凝固中的应用,包括二元合金非平衡凝固界面动力学模型及多相场模型、多元合金非平衡凝固界面动力学模型、平界面稳定性分析及自由枝晶生长模型。对建立这些模型的热力学过程和相应的数学方法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最后对最大熵产生原理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推荐文章
最大熵原理在水文水资源科学中的应用
最大熵原理
水文
水资源
最大熵算法在气象雨量预测中的应用分析
最大熵算法
BP神经网络方法
降雨量
雨带
河流调整中的熵、熵产生和能耗率的变化
热力学
河流调整
熵产生
能耗率
变化
最大熵增地表蒸散模型:原理及应用综述
最大熵增模型
地表蒸散
贝叶斯概率论
地表过程模型
遥感反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最大熵产生原理在非平衡凝固中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材料进展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熵产生 热力学 非平衡 凝固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7-34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G111.4
字数 48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02/j.issn.1674-3962.2014.06.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峰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78 321 10.0 13.0
2 王慷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5 6 2.0 2.0
3 王海丰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25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熵产生
热力学
非平衡
凝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材料进展
月刊
1674-3962
61-1473/TG
大16开
西安市未央路96号
52-281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98
总下载数(次)
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