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人类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也是显著的.为了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国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方面已达成共识,但就如何以法律的手段,以及能否适用知识产权法对其进行保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桂林市近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以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实践为例,探讨运用现有地理标志这一知识产权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推荐文章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天桥中幡为例
北京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桥中幡
发展
保护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主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政府
责任主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保护
公法保护
权利主体
权利内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地理标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桂林为例
来源期刊 中华商标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4,(11) 所属期刊栏目 视点观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1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江炎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商标
月刊
1006-7531
11-3655/D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莲花池东路甲5号院白云时代大厦1号楼B座1408室
82-49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2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9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