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究采煤塌陷裂缝对坡面储蓄降水的影响,本文对降雨后不同坡向上裂缝两侧的不同土层水分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雨主要补充坡面地表0 ~20 cm土层土壤水分,且在雨后0~20 cm土层土壤水分散失也较为严重;雨后阴坡土壤含水率最高,0~ 10cm、10 ~ 20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水分差异显著(p<0.05).降雨结束8d后,裂缝附近的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大,尤以坡面裂缝上部边缘处最为明显,裂缝处与远离裂缝的土壤水分之间差异显著(p<0.05);阳坡土壤水分损失最高,阳坡裂缝周边土壤水分平均损失量高达3.31%.可见,裂缝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坡面储蓄降水的格局,加剧坡面局部土壤水分散失,这一点在植被恢复与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
推荐文章
上方来水对坡面降雨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影响
上方来水
坡面
降雨入渗
土壤水分
再分布
焦作采煤塌陷区土壤水分特性研究
土壤含水量
裂缝
采煤塌陷区
空间变异性分析
小马煤矿
基于塌陷裂缝非连续均质的土壤水分扩散物理模拟
土壤水分扩散
塌陷裂缝
湿润峰
含水率
陕南旬阳坝地区坡面土壤水分影响因子研究
秦岭中山区
表层土壤水分
坡面
影响因子
RDA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采煤塌陷裂缝对降雨后坡面土壤水分的影响
来源期刊 土壤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半干旱区 矿区 采煤塌陷裂缝 坡面 土壤含水量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7-504
页数 8页 分类号 S152.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766/trxb2013030801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5)
共引文献  (295)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半干旱区
矿区
采煤塌陷裂缝
坡面
土壤含水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土壤学报
双月刊
0564-3929
32-1119/P
大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
2-560
194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4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391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