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学者皆发现春秋晚期吴国的“华夏化”现象,然而其效果如何,是否得到中原诸夏的接纳?却未及深入分辨.本文通过梳理文献记载中春秋各国对吴国的评论,发现吴国的确援引太伯故事以说明和拉近与中原诸夏的关系,诸夏对吴国所宣称的与周王室关系也并未提出疑议.但是这些都不意味着中原诸夏对吴国的接纳,反之诸夏始终斥吴国为夷,批判其背礼、失礼的行为.细究中原诸夏行动和话语间的矛盾,可以看到春秋晚期“夷夏之辨”观念发生变化,夷夏之别不但无法言说新的邦国关系格局,也失去了作为中原争霸合法性理论依据的作用.吴国“华夏化”所遭遇的尴尬,包含了时代和观念的双重变迁.
推荐文章
春秋时期的义观念与义利之辨
道德
义利之辨
大义灭亲
《春秋》的“大义”与“微言”
孔子
《春秋》
大义
微言
晚清"以民制夷"政策失败之原因探析
以民制夷
阶级本质
民意认识
性感之夏“潜规则”
性感
三伏天
皮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春秋晚期的“夷夏之辨”与吴国的“华夏化”
来源期刊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学科
关键词 春秋晚期 夷夏之辨 华夏化 邦国格局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63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1013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爱梅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12 10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春秋晚期
夷夏之辨
华夏化
邦国格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年刊
978-7-208-06655-8
上海市中山西路1610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