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中国古代清官形象代表,包公是完美无缺的正义化身,在中国司法文化中,包公早已被神化.然而,如果以元杂剧《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为样本,在现代法治视野下评判包公,我们会发现不仅《红楼梦》中的贾雨村这位葫芦僧会判葫芦案,身为清官的包公也同样封建迷信十足,他为了所谓的结果正义,在断案中有罪推定,并不惜刑讯逼供,最终导演一场包庇凶犯、枉法裁判的葫芦案.中国司法文化中有根深蒂固的清官情节,但司法公正并不仰仗清官,其根植于法治而非人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包公也断“葫芦案”——法治视野下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来源期刊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包公 《蝴蝶梦》 刑讯 葫芦案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法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2
页数 3页 分类号 DF73|J80-05
字数 460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睿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37 237 6.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包公
《蝴蝶梦》
刑讯
葫芦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672-1101
34-1217/C
大16开
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2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05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